在文具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浪潮中,2016 年是一個頗具看點的關鍵節(jié)點。
這一年,連續(xù)三年飽受盈利下滑困擾的真彩文具宣布上市失??;得力突然調轉方向,收購 " 得力工具 " 將業(yè)務邊界拓寬到五金工具;活在聚光燈下的晨光也高調推出九木雜物社,開始試水 " 文創(chuàng)雜貨集合店 " 模式。
此后很長一段時間,文具行業(yè)以一股不起眼但又不容忽視的力量在市場肆意增長。民生證券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1 年我國文具市場規(guī)模超過 1300 億元。
其中,以晨光表現(xiàn)尤甚。2021 年初,晨光文具總市值一度超過 900 億元,人送外號 " 文具茅 "。與之相反,包括齊心、得力等皆隱身于晨光之后,熱度遠遠比不上后者。
但鮮為人知的是,如今的得力早已由辦公、文具、工具、家具、B2B 等業(yè)務羅織成一張大網(wǎng),成為了一家多元化的商業(yè)巨擘。
媒體報道稱,疫情三年期間,得力始終保持著每年 20% 的增長率,據(jù) 2023 年中國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 500 強榜單顯示,排名 298 位的得力營收超 395 億元。
作為對比,晨光當年的營收僅為 233.51 億元。
2018 年," 中國得力,智迎未來 " 發(fā)布會上,伴隨著 40 多款打印機產品亮相,得力正式開啟了科創(chuàng)型企業(yè)的轉航之路。
一個冷知識是,雖然打印簡單,但打印機很復雜。它集激光成像、微電子、精細化工、精密自動控制和精密機械技術于一體,是標準的精密制造業(yè)。
所以,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全球能夠設計和制造打印機器和制造打印機的廠商,主要集中在美日韓等國,對技術和研發(fā)實力的要求,成為考驗后來者的天然壁壘。
換句話說,得力打印機的推出,尤其是激光打印機系列產品的出現(xiàn),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國外品牌對該領域的壟斷。
圖源/Pixabay
但問題來了,得力憑什么制造出打印機?以及,得力為何要做打印機?
首先第一個——憑什么?
答案是技術。
得力創(chuàng)始人之一、技術出身的婁甫安十分重視技術,加之此前得力在與廠家合作技術時 " 栽了跟頭 ",使得內部對技術的重視度極高,不僅在得力文具成立技改辦公室時直接高薪從廣東聘請了 4 名工程師,打造了一支 20 人的自動化研發(fā)團隊,之后還將每年銷售額的 8% 用于研發(fā)投入。
在打印機業(yè)務上亦是同理。正和島在 2023 年報道中稱,得力是國內首家同時掌握激光、噴墨核心技術,并且是當時唯一擁有激光、噴墨、熱敏、針打等全系列打印產品的企業(yè)。
這背后,是得力長達三年的深耕。
那場發(fā)布會上,得力數(shù)碼打印負責人介紹稱,早在 2015 年,得力就聚集了由全球半導體制造、打印技術領域頂尖科學家組成的研發(fā)團隊。不僅如此,得力還搭建了一條擁有行業(yè)領先的光刻、蝕刻設備的半導體芯片生產線。
研發(fā)團隊、半導體芯片聽起來無一不是砸錢的玩意兒,那么第二個問題來了——得力為什么非要搞打印機?
從產品上來看,這是得力聚焦辦公場景的必然選擇。早在 2014 年,得力就從單純的文具制造商轉型為 " 辦公整體解決方案 " 提供商了,如今更是將自己定位成一家全球化文創(chuàng)科技產業(yè)集團,旗下包括云上發(fā)力企業(yè)采購的得力集實、專門的得力 app,涵蓋智能會議打卡簽到等等,to b 和 to c 兩手抓。
但外界又想不通了,作為文具領域巨頭之一,得力為啥偏偏要向辦公轉型。
這得從得力所處的行業(yè)說起,尤其是它與另一個文具巨頭晨光的競爭說起。
1981 年,年僅 20 歲的婁甫君承包寧海辛嶺五金廠,為國有企業(yè)生產金屬零配件,開啟了創(chuàng)業(yè)之路。之后,他又相繼創(chuàng)辦黃壇儀表廠和黃壇模具廠,生產起螺絲螺帽等產品。
直到八十年代后期中國九年義務教育實施,中國迎來第三輪嬰兒潮最高點,覺察到商機的婁甫君才轉行到了文教領域,與自家兄弟婁甫安在 1988 年創(chuàng)辦了寧??h文教用品廠,生產些有限且簡單的辦公用品,而后供貨給杭州百貨店。
1996 年,經過漫長的初級加工后,兄弟倆終于確立了自己的品牌 " 得力 ",開始品牌化經營。四年后,得力創(chuàng)下了 2.8 億元的產值。
之后,雖然通過調整渠道策略,得力開始將銷售重心向下延伸,但一個事實是,直到 2010 年投入一個多億請代言人、在央視四個頻道打廣告后,得力才真正打響了名聲。
據(jù)了解,當年年底在得力漲價了 15% 的基礎上,品牌效應依舊給公司帶來了銷售額增長。到 2011 年,集團國內銷售額增加 4 億元,同比增長 30%。
圖源/Pixabay
可惜,縱然成績優(yōu)異,但架不住文具行業(yè)入局門檻低,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(yè),總有后來者想要分一杯羹,甚至招數(shù)更猛烈。
比如晨光。與得力 " 慢防守 " 策略不同,晨光的進攻方式明顯要猛得多。
陳湖雄在 1997 年啟用 " 晨光 " 商標,從貿易向生產轉型后只專注做了幾件事:
第一,在文具行業(yè)搞起了 " 肯德基式瘋狂星期四 ",每年上架超過 1000 款新品,并打出 " 每周一,晨光新品到 " 的口號,讓消費者培養(yǎng)每周固定到店購買晨光新品的消費習慣。
第二,將晨光的招牌貼到上萬家店鋪,建立了龐大的銷售渠道。
2005 年起,晨光啟動樣板店計劃,公司篩選出適合的文具店店主,通過免費升級店面,提供經營技能培訓、產品搭配、貨架擺放等實用指導讓店家自愿掛上晨光的招牌,并售賣一定比例的晨光產品。
媒體報道稱,僅用 3 年時間,晨光就通過這一經銷體系串起了一個覆蓋 3.5 萬家掛牌店的巨大網(wǎng)絡,到上市前晨光已積累了 29 家一級代理商,近 1200 家二、三級合作伙伴,零售終端超過 6 萬家,覆蓋 80% 的學校商圈。
第三,通過低價及 " 玄學心理 " 進行營銷,收割學生和家長。
面對同行,晨光打出了 1/3 價格的超低價策略進行競爭;
面對消費者,2008 年晨光推出了拿捏家長與孩子的爆款產品 " 孔廟祈福考試筆 ",一經推出便搶購一空,至今仍然是晨光的超級爆款。
營銷、渠道、低價三方賦能下,短短幾年時間,晨光業(yè)績增長明顯。2012 年 -2022 年這十年,晨光營收一度從 19 億元增長至 199 億元,凈利潤從 2.25 億元增長至 12.82 億元。
與之相比,得力、真彩著實 " 暗淡 " 得多。根據(jù)媒體報道,目前傳統(tǒng)辦公文具在得力業(yè)務中的占比已經從此前的 80% 降至不足 60%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得力選擇打印機似乎也是不得不為之舉。
但換句話說,今天的得力已減輕了對傳統(tǒng)辦公文具的過度依賴。
2004 年,婁甫君跨界地產領域,成立了寧波東方新世界房地產有限公司(后來更名為得力房地產有限公司)。
自 2017 年起,得力地產項目金額在寧海新房市場所占份額穩(wěn)步上升,從 2017 年的 47% 升到 2021 年末的 80%,均為得力地產獨立開發(fā)。也就說,寧海成交的新房中,十之七八都是 " 得力造 "。
2022 年,得力房產在寧海市場銷售額為 45.11 億元,在寧波房企銷售權益榜中排名第十。
創(chuàng)始人的性格往往會影響企業(yè)的行事風格,所以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得力同樣喜歡折騰:
2011 年,在國內電商起步初期,意識到線上商業(yè)形態(tài)潛力的得力迅速成立了電商業(yè)務團,并做起了 B2B 業(yè)務;
同年,國家開始力推政企采購的電商化,要求央企把低值易耗的辦公物資做整合進行電子化采購,得力率先成為行業(yè)中做政企采購的探索者;
2016 年,得力文具收購 " 得力工具 ",將業(yè)務邊界拓寬到五金工具;
2018 年,得力向科創(chuàng)型企業(yè)專業(yè),推出自己的打印機產品;
即使在文具產品上,得力這幾年也推出了不少與國風結合的新產品,積極向文創(chuàng)企業(yè)轉型 ……
這些結果也確實亮眼,比如在天貓、京東、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平臺中,得力如今在各細分品類中的市占率已遙遙領先,公司的政企采購業(yè)務也早在 2021 年突破 100 億元。
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,得力周圍,依舊危機四伏。比如,首號競爭對手晨光就在 2012 年緊隨其后推出了晨光科力普,切入 to B 銷售領域。辦公用品本就存在 " 薄利多銷 " 的特性,加之政企采購競爭激烈,得力也并非是枕無憂。
而在文創(chuàng)產品方面,晨光也始終保持著高活躍度。
這意味著,得力或許還將一直折騰不止。
來源:深氪新消費